截至目前,貴州省的283個工行網點全部可以代理工商局的營業執照和手續,延伸了當地工商登記代辦工商行政管理服務的網路和管道。“每個網點配備了1-2名專門的客戶經理,上崗前經過省工商局和地方工商部門專業人士的培訓,熟悉規範和流程。”
“短則一個月,長則三個月,仲介代理費少則數百,多則上千,還要一趟一趟往返於工商局。這是商改前辦理企業註冊登記的普遍現狀。”一位元企業主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
2014年3月的全國商事制度改革後,由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從以往的“重審批輕監管”轉變為“輕審批重監管”。國家工商局統計資料顯示,改革之前,每天新登記企業數6900家;2016年平均每天新登記的企業達1.51萬家,增幅顯著。
如此龐大的企業註冊申請需求,政銀結合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如工商銀行2014年3月推出的企業通業務,與工商登記代辦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接,通過工行管道為新企業提供註冊登記、開戶、網銀、結算等綜合服務。2014年至今,全國已有22個地區的50萬戶小微企業通過工行“企業通”平臺註冊登記並獲取相關服務。
目前全國各地銀行代辦新企業註冊登記業務進展狀況不同,除工行外,多家國有行、股份行和地方城商行、農商行陸續開展該項業務。以貴州省為例,目前有5家銀行可以代辦企業註冊登記,其中工行、建行、貴陽銀行開通了全流程電子化,2016年通過銀行代辦註冊登記的企業數達1.8萬。貴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企業註冊處處長胡幫軍表示,工商局開放介面,希望與更多銀行達成合作,更好地服務中小微企業。
工商辦證全程電子化
“如果客戶需要,可以和工商局工商登記代辦溝通要求加急辦理,從遞交資料到拿到證件,最快當天完成。”工商銀行貴陽黔靈山支行的企業通客戶經理表示,“正常情況下,2個工作日可以拿證。”
貴陽市的周先生與他人合夥新註冊了一家酒業貿易公司,他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這是我第一次直接參與註冊公司的流程,工商大廳工作人員推薦到合作銀行櫃檯辦理。只需提供股東姓名、身份證號等基本資訊,其他全由銀行客戶經理代辦,兩個工作日就拿到證件,並且沒有收取任何費用。我之前的一家公司註冊是由會計找仲介代辦,花費不菲,從申請到拿證等了一個多月。”
工商銀行貴州分行副行長周偉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之前出現審核反復不能通過主要原因,是一般客戶對於要求相對專業的起草公司章程、選擇經營類別等項目拿捏不准,經常出錯。“為了確保企業能一次提交,一次通過,貴州分行根據工商局的各類表格,研究整理了多個模版,企業只需要提供基本資訊,客戶經理説明申請人填寫後,便可以自動生成標準化的申請檔,大大提高申請通過率。”
截至目前,貴州省的283個工行網點全部可以代理工商局的營業執照和手續,延伸了當地工商行政管理服務的網路和管道。“每個網點配備了1-2名專門的客戶經理,上崗前經過省工商局和地方工商部門專業人士的培訓,熟悉規範和流程。”周偉說。
“按照工商局的要求,客戶用其他銀行的認證介質在工行辦理工商註冊登記業務是完全可以的,但目前資料看,這項業務客戶轉化率在90%以上。”周偉介紹。
胡幫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從註冊查名開始,到提交申請資料,到頒發電子執照,完全實現無紙化線上完成,大大節約了資源、提高了效率。
破解融資難、融資貴
“90後”創業者趙先生,在南京江寧的工商銀行崗山支行視窗也拿到了電子營業執照。他用來認證身份的電子簽名介質是一張工商銀行eID卡。
江蘇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長楊衛東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為了方便準確的核查登記身份,銀行聯合公安部發放eID卡,完成了電子認證和簽名的重要一步。
工行江蘇分行結算與現金管理部總經理周良坤表示,目前江蘇工行和江蘇省工商局合作,通過個人電子銀行U盾、eID卡等認證介質,完成對投資人線上身份的審核,實現商事登記的全流程電子化服務,是“企業通”的2.0版本。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工商銀行崗山支行看到,根據市場主體類型不同,分為三類卡片。趙先生作為個體戶,拿到的是載入有電子營業執照的牡丹工商通卡,既可支援個人銀行卡全功能,還具有eID電子身份認證功能,同時還可存儲電子營業執照;新設企業拿到的是具有單位結算和電子營業執照雙重功能的財智工商通卡;新設企業的法人股東使用電子營業執照、自然人股東使用銀行eID卡或U盾完成全程電子化登記過程中的身份審核。
但方便快捷地擁有准生證並非最終目的,如何更好地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待破局。
工行貴州分行小微金融業務中心負責人表示,在國家大力扶持小微企業融資後,小微貸款利率已經降低,不作為銀行盈利點。但小微貸款入門依然謹慎,多為抵押和擔保貸款,信用貸款幾乎不做。
周良坤指出,許多小微企業尚在資本積累中,沒有抵押擔保,需要銀行給予信貸支援,其中許多企業是具備還款能力的,業務難以突破的根本原因是資訊不對稱,銀行缺乏足夠的資料和資訊判斷企業的還貸能力。
周良坤認為,過去對於小微企業,通過“三品三表”——產品、押品、人品+水錶、電錶、報表,判斷企業的經營好壞。如果可以拿到企業的這些資訊,銀行甚至可以建立模型,自動判斷企業的信用風險和貸款額度。但此前銀行很難拿到企業的相關資料。
“目前正在探索研發的企業通3.0版,就是工商銀行與工商局等政務部門合作,建立小微企業服務平臺,通過江蘇政務‘一張網’對接工商、稅務、社保、公安、環保等部門,建立中小微企業資訊基礎設施。一旦平臺搭建,可以預見將為中小企業融資帶來革命性的突破。”周良坤稱。
資料來源:全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