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斷腿,磨破嘴,事難辦」曾是群眾到政府辦事的真實體驗,如今這一現狀正悄然改變。4日記者獲悉,自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來,浙江義烏已精簡事項411項,取消證明270項,極大地刷新了群眾辦事體驗。如今在義烏,辦事所需的證明和複印件材料沒了;只要能聯網,隨時隨地點點電腦或手機就能辦事,上班族也不用請假了;社區、村居有了代辦點,老百姓不用出村也能辦事了。
義烏坐擁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萬商雲集,是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為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市,義烏大力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截至目前,精簡權力事項411項,減少群眾辦事110餘萬件。如辦理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建設單位只要取得工程規劃許可證,書面承諾具備開工條件和資金已落實,即可發放施工許可證,較之以前提前了一至兩個月,節省了大量時間和資金成本。
對於「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複證明,老百姓既痛恨又無奈。記者了解到,義烏已經消滅證明材料270項,率先打造無證明城市。如工商登記用個人承諾替代了住所證明,通過數據共享取消了清稅證明,讓至少12萬市場主體受益;如辦理營業執照,申請人原需提供申請表等5份材料,現網上辦理無需提供任何資料,每年可惠及10萬人次。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義烏全面打造「一網通辦」平台,網上辦結率已達83.8%,真正實現讓「數據跑」代替「群眾跑」。目前,建設了PC端、APP端兩大網辦通道,分別上線1404、358個事項,其中「零材料提交」事項128項,「零欄位填寫」事項72項,2018全年累計網上辦件量達到459萬余件,佔總辦件量的83.8%。
如今在義烏,越來越多人選擇「就近辦」或「網上辦」,義烏市行政服務中心大廳辦事群眾不斷減少,從改革前的日均9000餘人次,下降到3700人次左右。
記者走進義烏市行政服務中心看到,跟以前熙熙攘攘的場景相比,顯得「冷清」了不少。在確保任何窗口排隊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的前提下,義烏行政服務中心窗口數也從改革前288個減少到119個,辦事窗口從2018年初的三層縮減到一層,169名工作人員從窗口調整到導服崗位或監管一線工作。
為了避免讓群眾為了辦一件事來回跑腿,義烏還穩步推進「一件事」改革,實現47項關聯事項「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對此,市民周鳴連連點讚:「一胎出生的時候,辦完出生證明還要辦落戶和醫保,起碼跑三趟;現在二胎了直接在醫院一站辦理,材料寄到家裡,省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記者了解到,為倒逼「最多跑一次改革」,義烏還開設了「跑一次沒辦成投訴與代辦」窗口,截至目前,窗口受理登記案件121件,其中當場處置、代辦36件,事後處置83件,正在辦理2件。
改革仍在路上。義烏市常務副市長陳小忠表示,2019年義烏將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倒逼部門體制機制改革,謀划設立行政服務中心、政策中心和事中事後監管中心。同時,通過拓展網辦覆蓋面向公共服務領域延伸,整合優化項目審批平台,完善信用體系建設等舉措爭當營商環境最優市。
北京新浪網